新聞中心/News 您所在的位置是: 愛游戲 > 新聞中心 > 公司新聞

ayx愛游戲陜西榆林: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

2024-06-23 02:46:46
瀏覽次數(shù):
返回列表

  ayx愛游戲陜西榆林: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“你今天走了多少里路?”“我已經(jīng)堅持3天了,走了4500里路,經(jīng)過重要地點還可以學習黨史,既實用又有趣。”

  進入6月,線上“云長征”活動在榆林神木市流行起來。神木市民可利用微信應用小程序,以10步為1里,線上模擬重走長征路,重溫黨的光輝歷程。

  “線上重走長征路,會顯示瑞金、遵義、吳起等長征路上的地名,每到一處既可以學習長征歷史,又能解鎖站點題庫完成知識答題?!鄙衲臼惺分揪幾胙芯渴抑魅翁K平剛表示,線上“云長征”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,旨在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“火起來”“實起來”。

  這是榆林創(chuàng)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生動縮影。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榆林市立足實際,整合資源平臺,創(chuàng)新方式方法,突出特色內(nèi)容,多形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,不斷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史明理、學史增信、學史崇德、學史力行。

  中央和省委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后,榆林市委班子帶頭,各級黨組織第一時間傳達學習,研究貫徹落實措施。3月5日,榆林市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,系統(tǒng)全面安排工作,確保黨史學習教育高標準、高質(zhì)量開展。

  榆林作為西北策源地、陜北的搖籃、中央轉(zhuǎn)戰(zhàn)陜北的戰(zhàn)略重地,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。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,榆林依托佳縣神泉堡紀念館、米脂縣楊家溝紀念館、綏德縣郝家橋舊址、靖邊縣小河會議舊址等紅色資源,將其作為黨史“教室”,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“教材”,請先進模范來做“教師”,開展形式多樣的現(xiàn)場教學研討,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。

  4月28日,在佳縣神泉堡紀念館,一場以“站在最大多數(shù)勞動人民的一面”為主題的學習研討會舉行。在全國“誠信之星”“三秦楷?!甭飞奉I(lǐng)誓下,榆林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及部分部門負責人重溫入黨誓詞。路生梅還結(jié)合自己扎根服務陜北50余年的事跡和感悟,為中心組成員講授了一堂生動黨課。

  “站在最大多數(shù)勞動人民的一面,必須厚植為民情懷,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動搖,牢牢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想問題、作決策、辦事情,走出一條符合榆林實際的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新路子?!庇芰质形⑹虚L李春臨表示。

  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做到學黨史、悟思想、辦實事、開新局,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取得扎實成效,榆林各地不斷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。

  近日,在吳堡縣川口村毛主席東渡黃河紀念公園,吳堡縣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、文物保護所所長慕生樹向來訪者講述著毛主席轉(zhuǎn)戰(zhàn)陜北時期的紅色歷史故事。清澗縣根植地方紅色資源,通過開設“紅色課堂”,讓黨員干部從“身邊人”“身邊事”中接受黨史學習教育,感悟初心使命。

  “棗林則溝這個名不見經(jīng)傳的小村莊竟然見證過一段驚心動魄的偉大歷史,用方言講述紅色故事,這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既生動又接地氣,大家能聽懂,也愿意聽!”清澗縣宋家坪村黨支部康東和說。

  除了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外,榆林各地各單位把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貫穿在黨史學習教育中,讓廣大黨員干部在實踐中學、在為民服務中學,真正做到學有所思ayx愛游戲·體育官方網(wǎng)站、學有所悟、學有所獲,更好地把學習成果轉(zhuǎn)化為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動力。

  高考期間,榆林火車站以實際行動落實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要求,針對考生推出專屬“定務”,將火車站第四候車室設置為“高考生候車專區(qū)”,在此區(qū)域關(guān)閉站內(nèi)廣播,實現(xiàn)“無干擾”式服務。同時,候車大廳綜合服務中心專門開設“高考生專用窗口”,提供購票、咨詢等服務。

  “我們首次推出高考生‘點對點’服務,為考生準備了臨時學習室,由專人負責通知考生列車開檢時間,專人帶隊送上列車,保證考生不誤車,為他們保駕護航?!庇芰只疖囌菊鹃L陳貴軍告訴記者。

  此外,榆林市整合宣講資源,創(chuàng)新宣講載體,運用領(lǐng)導干部帶頭講、黨委宣講團集中講、網(wǎng)絡平臺互動講等方式,有力推動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常態(tài)化開展。榆林組建市委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,打造精品課程25個,深入基層宣講100余場次;榆林市委黨史研究室聯(lián)合市教育局開展“紅色研學”線上微宣講;榆林市總工會借助“榆林工會”微信公眾號宣傳黨史學習教育內(nèi)容,累計發(fā)布系列內(nèi)容共計40余篇,閱讀量達1.6萬人次。(本報記者 周明 程剛 王梓萌)

搜索